5月13日,由中国印刷博物馆主办,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印刷文化研究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协办的第13届印刷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召开,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高校,及美术馆、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和印刷出版文化单位代表,就印刷艺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印刷艺术如何更好地服务文化强国建设展开深入研讨。
本届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印刷文化首席传播专家、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孙宝林在致辞中表示,印刷文化学术研究工作要始终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传播。举办研讨会,有助于创新探索印刷艺术的实践方法,进一步增强印刷艺术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生命力,进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围绕“印刷艺术研究与实践”主题,20余位专家学者作会议学术交流。其中,孙宝林认为,应重新审视版画“大众化”的艺术理想和社会理想。《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分析了新兴木刻版画大众化传播与全球化交流的现实意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礼宾就印刷技术的更迭与版画创作现状作深入分析。北京印刷学院教授龚小凡解读了红色书籍封面的政治图像学。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员祝帅就印刷艺术的传播与发展谈了具有启发性的意见。北京印刷学院教授施继龙从印刷技术的角度阐释了纸币的装饰艺术。中国民族博物馆非遗部主任、研究员覃代伦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我国多民族版画艺术的辉煌历史。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刘钊重点提出了字体研究与再设计问题。清华大学张琳博士就如何发挥好版画服务公众美育活动提出建议。天津美术学院姜彦文博士从天津杨柳青年画传统印刷技艺出发谈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国美术馆馆员刘汉娥博士总结了抗战时期新版画所发挥的革命作用。
据了解,3月初主办方发出座谈会论文征集通知,仅一个半月就收到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中科院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单位专家学者和学生的学术论文76篇。此外,还收到来自10个国家的国外学者学术论文10余篇。对于这些论文,主办方将择优在《印刷文化(中英文)》学术期刊刊发,还将遴选一定数量的论文编辑出版论文集。
作者:章红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21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