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字体 [ ]


  6月2日,《陇右文库》编纂工作在兰州正式启动。该文库是甘肃省实施的首个大型古籍整理与编纂出版工程,旨在系统发掘整理保护甘肃历史文献遗存,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着力打造“甘肃的文化名片”。

  据不完全统计,甘肃省有140余万册古籍文献。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青说,编纂《陇右文库》是甘肃省文化领域的战略性、基础性、标志性工程。编纂好、出版好《陇右文库》,适应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要求,顺应了全省人民的期盼和愿望,对于延续民族精神血脉、增强甘肃文化自信,提升甘肃文化影响力、综合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据了解,《陇右文库》将按照空间、时间、著作三个标准确定收录文献范围,收录先秦至1949年10月以前的文献;以现行甘肃省行政区划为基本地域界定范围,部分历史文献因成书内容涉及周边或其他地区,将适当放宽;采取全录、散佚记录、存目记录等三种方式进行编纂,编纂出版工作将历时10年,每年推出一部编纂出版成果。

  同时,《陇右文库》编纂工作将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历史文献进行再开发、再利用、再创新,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该文库将以子库为独立编纂出版单元,子库下以编、辑、卷三级为基础分类结构。由《方志库》《著作库》《民间宝卷库》《图录库》《金石文献库》《出土文献库》《档案文献库》《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库》《文献提要库》《附录库》等十大子库组成,总编纂出版任务为40编500卷,约4亿字。

  《陇右文库》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崔建伟说,目前甘肃大量古籍文献散落于各个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甚至民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此次编纂是保护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具体举措。

   

作者:田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20年6月4日

   

   

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