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字体 [ ]

  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广播电视局、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的河南省第十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选拔赛近日在郑州举行。登上舞台的47名记者中,5名通过新设立的“我的记者故事”线上专栏脱颖而出。

  话筒传递间,从九旬育种专家的毕生坚守到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传承,从豫企出海的文化智慧到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一个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河南故事在灯光下绽放。

  本届活动最大亮点是拥抱新媒体的突破性尝试。6月30日至7月4日,从业5年以上的62位河南记者通过大象新闻客户端、顶端新闻客户端“我的记者故事”专栏,以文字、图片、视频形式讲述自己的职业故事。经过一周的网络投票,5位表现优异者成功获得直通选拔赛的“决赛绿卡”。

  “让网友当评委,用点赞为好故事加油!”据活动组织者介绍,这一创新显著扩大了活动影响力,选手们的故事覆盖中原大地的各个维度,生动诠释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大河网记者魏凯讲述了滑翔伞运动员马垒“带爷爷‘云游’天渠”的故事。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折射出从抡锤打钎到御风而行的时代变迁。“参加比赛是一次学习过程,听到了许多优秀同行的采访故事,让我受益良多。”魏凯在赛后表示。

  在经济赛道,记者们讲述豫企出海故事。来自大河网的选手闫文瑞讲述了这些年跟着企业跑遍河南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亲眼见过智能设备24小时不停歇的忙碌,听过农户说起稳定合作时的踏实,也见证过外国友人因一份特色产品排队的惊喜。而当她看到台下有人为那些扎根生长的故事点头鼓掌时,更是动情地说:“原来这些藏在麦田里、车间中的河南力量,真的能打动这么多人。”

  还有记者聚焦中原粮仓,记录了一位九旬高龄育种专家的毕生坚守。麦浪中的佝偻背影,凝结着一代农业科学家的赤子之心。“把我们通过广电去赋能文旅、传播文旅产业的故事讲出来”,这是聚焦传统文化IP中原蝶变的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李逸晨的愿景。

  在47位选手中,县级融媒记者的表现尤为亮眼。周口市郸城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杨力帆、新乡广播电视台记者郝景怡都讲述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来自基层的故事。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也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最打动人心的力量往往蕴藏在平凡的坚守中。

  《河南日报》记者李栀子道出了同行们共同的心声:“这些真实的分享让我更清晰地触摸到了记者的使命,就是要用手中的笔与镜头,让这些值得被看见的故事走得更远,让新闻背后的温度抵达更多人的心间。”

  12年来,“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舞台承载了河南发展的集体记忆。记者们的话筒里,有泥土的芬芳,有时代的回响,有中原大地上最真实的脉搏跳动。当他们背起行囊再次奔赴一线,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正等待新的书写。

作者:吴明娟 邹晨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25年7月30日

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