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025年重庆市“打假治敲”专项行动暨传媒监管工作会议在涪陵召开。
会议介绍,过去一年,重庆市“打假治敲”专项行动聚焦正面引导与日常监管并重,系统推进传媒治理。一是实施“持证亮牌”工程,推动57家互联网新闻单位在网站、APP显著位置公开许可证编号,统一标识“新闻类账号”,提升信息透明度。二是构建互联网信息库,排查各类账号18万余个,建成市级互联网基础信息库,归集属地主体信息3.2万余个,重点信息查询有效率超过60%。三是考核检查强监管,强化新闻类账号资质核验和从业人员培训,全年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未发生重大网络内容安全事故。
会议指出,重庆市持续推进专项治理和专业执法双轮驱动,聚焦网上新闻敲诈、假新闻、假冒媒体等重点问题,联合多部门开展“清朗巴渝”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账号1062个,办理谣言案件686件,刑事处罚8人、行政处罚688人。通过健全制度规范、培训执法人员、升级“渝网智执”系统,全面提升网络执法智能化、规范化水平,打假类案件办理时长平均缩短40%。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发挥监测发现与社会举报机制作用,落实“三服务”机制,开展川渝协作,主动摸排重点线索;依托“重庆辟谣”矩阵,构建“5+4+N”联动机制,去年发布辟谣稿件730余篇,切实阻断虚假信息传播链条。要持续健全举报受理、线索处置、信息溯源等工作机制,充分凝聚各方合力,不断优化网上新闻生态。
会议表示,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深化“打假治敲”专项行动,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坚决打击新闻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净化新闻传播环境,为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场和文化强市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张君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