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25周年纪念日问世

2024-12-23 字体 [ ]

  澳门回归25周年纪念日前夕,五洲传播出版社推出《澳门影像志》,收录跨越数百年的珍贵历史影像和文献档案,立体、丰富地呈现澳门的历史变迁,透视影像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掌故。

  《澳门影像志》汇集清末民初的老照片、见证澳门历史的文物、人文街拍、插画、古地图、古籍等,横跨古代澳门、葡占时期澳门和回归以后的澳门,定格一幅幅澳门从小渔村蜕变为国际都市的历史瞬间,以图证史,以影像的方式为澳门立传。

  编著者李健老师是中国新闻社资深图片编辑,多年来致力于“影像证史”研究,编著“影像志”系列图书——《1949 中国影像志》《北京城市影像志——新中国成立70 年北京百姓生活变迁史》《我们正年轻——百年青春影像志》等,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她从中外知名摄影师作品、大学档案馆、博物馆、收藏家的海量照片中,精选300多幅澳门的风景、重大历史时刻、人文风貌、市井生活等珍贵影像,全书分为“澳门时代影像”“澳门图片故事”“澳门文献辑录”三大部分,反映从古代澳门到回归之后澳门的历史巨变,全面、立体、多维地展示澳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的经典影像。

  除了澳门历史上的重要时刻,《澳门影像志》还以特写式镜头,聚焦澳门的地标性建筑、澳门人的家国情怀、老城区的市井烟火,娓娓道来影像背后的故事。比如,澳门的必去打卡地妈阁庙、大三巴、澳门关闸的前世今生,世界最古老、最危险的街道车赛之一,凝聚澳门人家国情怀的国庆牌楼,孙中山开启革命生涯的第一站——镜湖医院,鲜活见证澳门历史风味的老字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城区……展现了沧桑而多元的澳门风情,粤港澳之间的经济、文化、情感的融合。

  《澳门影像志》的出版得到了诸多澳门史研究专家的诚挚推荐。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指出,澳门作为中国最早、最持久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一直是西学东渐、东学西传的桥梁,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澳门是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典范,也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融汇地,是人类文明名副其实的实验室。对澳门的历史影像与文献档案的梳理,使得更多的读者可以更加感性、直观地了解澳门历史,认识澳门在中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上的独特意义、价值和贡献。《澳门影像志》出版,再次带我们进入时光隧道,重温澳门的历史光辉,重温澳门的人文关怀,重温城市的日常点滴,令人感动。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原港澳史研究室主任、澳门史专家邓开颂教授认为,《澳门影像志》用大量生动、鲜活的图片,配以细致的文字说明,展示澳门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社会风貌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着重呈现澳门同胞自古以来与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历史,是“讲好澳门故事”的一种有益尝试。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主任林玉凤之所以推荐《澳门影像志》,是因为相比文字,《澳门影像志》具体呈现的照片更具渲染力和震撼力,顺着时序及事件原原本本地铺排、古今对照下,更能给予读者一种时空穿梭、与历史对话的感觉,某程度上,也有利于读者迅速而鸟瞰式去认识和把握澳门近代史,了解到澳门在中西文化信仰上交融和交流的独特地位,对澳门参与湾区及一带一路建设,起到重要的教育和推广作用。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0日


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