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0年,来自雪域高原的两封信,让爱和希望的故事被3500多万读者看见。5月20日起,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西藏日报社跨省联动、紧密协作,率先推出“从浙到那 援藏30年”大型融媒体报道,深挖浙江援藏感人故事,折射30年来全国对口援藏成就。
“今年是全国对口援藏工作30周年,系列报道以跨越30年的两封高原来信为引子,突出小切口、故事性、融媒化,讲述两代人在高原上的动人故事。”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张亮告诉记者,5月20日是浙江第一批援藏干部从杭州启程挺进那曲的日子,在这一天推出系列报道,正是在充满爱意的日子里表达人们对雪域高原最朴实的情谊。
巧取落点 重大主题更温情
1995年8月10日,全国首批援藏干部、当年任那曲县常务副县长的姜军写下一封求援信:“每个杭州人少吃一根棒冰,少抽一支烟,省下的钱可以建三四所希望小学……”信在《杭州日报》头版刊登后一周内,5.6万多名市民、120多家企业捐助了225万元。一年后,4所希望小学相继在那曲落成,其中一所将“杭州”刻进校名。
2024年春天,曾是那曲杭州希望小学第一批学生之一的达扎旺堆在一堂关于“爱”的课堂上回忆起童年,于是写下一封信向那群“可爱的叔叔”致意:“30年来,是你们的爱,为我们种下了‘希望和爱的种子’,让我们牧区的小孩,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也会把这份爱和温暖传递下去。”
5月20日,《浙江日报》、潮新闻客户端和《钱江晚报》同步刊发通讯《跨越三十年的两封高原来信》,推出《从“浙”到“那”跨越30年的两封信》8分钟专题片,以两封信串联起浙江30年援助那曲的点滴过往,记录下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成就。
两封信的故事,正是30年间全国援藏工作和西藏变迁的一个缩影。“要在浩如烟海的故事中巧取落点,通过身边典型,以个体视角切入宏大历史,重大主题报道才更有温情和力量。”张亮表示,跨越30年的两封信背后是千万人的接力,是援藏精神的续写,更是爱和温暖的传递。
为把两封信的故事讲好讲透,浙报集团专门召开传播分发会,召集各平台负责人成立宣发专班,充分运用内部媒体矩阵力量,持续推出深度通讯、创意专题片、新闻访谈、反响体会等多形态报道,提升“悦”读感、共情力。系列报道一经推出,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热烈反响。截至5月31日,推出相关报道27篇,全网传播总量超3500万。其中,专题片在潮新闻客户端阅读量达23.5万,全网传播量超660万。
媒体联动 深挖细节讲故事
如何将援藏题材做出新意?30年来西藏发展日新月异,有很多创新和突破,要能找典型抓细节。为把故事讲好,浙报集团早早谋划,联动西藏日报社在内容采制、传播分发等方面形成合力,以媒体之行动续写浙藏情谊。
从第一批走进“那曲杭州希望小学”到成为那曲市第五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写信人达扎旺堆接受过很多媒体采访,熟悉采访“套路”。“如何在老生常谈里找到新的触动点?我就一直和他聊细节,并发现了很多原先他没意识到的事情和它们的重要性。”浙报集团潮新闻深度报道中心副主任黄小星认为,记者对采访的重视和真诚能被受访者感知并认真对待,因此一定要带着自己的观察和认知去思考去提问,不能人云亦云。
采访历时7天,黄小星和同事陈伟斌整理了7万多字的采访素材,经历了两周的写稿接力,两人你来我往互相改稿20余轮,在句读上的争夺如同争夺领地。浙报集团潮新闻深度报道中心主任陈伟斌坦言:“稿件的语言力求朴实,句读力争精准,表述讲究严谨,文字富有美感,我们只能不断给自己加压,常常为了一个词、一个字反复推敲,直到达成共识。”
得益于浙报集团与西藏日报社在媒体深度融合、传播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的全方位交流合作,西藏日报社记者万靖首次和浙报记者合作采访。对接联络点、寻找典型、担任翻译,万靖事事考虑周全:“为采到好故事拍到好照片,记者在高海拔高寒缺氧的恶劣自然条件下,采访依旧根据先前制定的任务有序推进,他们的专业、敬业让我深受感染。”
为生动直观地还原浙藏两地近30年的深厚情谊,展现那曲30年变化,浙报记者还广泛采访了援藏30年相关单位、领域人士,从多个层面、视角展现援藏工作深入浙江社会肌理,成为全民关注、普遍参与的一项事业。
以媒为桥 立体传播扩影响
30年前姜军一封信,杭城刮起捐赠之风,在那曲建起4所希望小学;30年后达扎旺堆的回信纸短情长,同样带着爱意流淌。“没想到,30年前种下的种子,如今开出了一朵最美丽的格桑花。”“那曲和浙江因爱而紧密连接在一起。”报道推出后,网友纷纷在潮新闻客户端留言。5月22日,《从“浙”到“那”跨越30年“云聚会”新闻访谈》在潮新闻播出。姜军、达扎旺堆以及浙江省第一批对口援藏干部张士兴、为希望小学捐款买砖的热心市民喻恺宁等10余位嘉宾,在浙报集团演播厅首次“云”相见,讲述30年前的那封信带给他们的影响和改变。整整40分钟的视频,唤醒了许多浙江人尘封的记忆。
“30年的时间跨度给专题片拍摄带来很大难度,那曲的发展使过去很多现场已无迹可寻,因此团队采访拍摄了大量人物。”浙江日报全媒体视频影像部一级总监徐斌表示,因专题片体量有限,为将人物故事讲透,特别策划了新闻访谈,让当事人能面对面碰撞,听善意跨越时空传来回响。
此外,浙报集团积极联动央媒和头部商业平台,做好援藏30周年报道的宣发推广,以立体式传播扩大报道影响力。#浙江援藏30年##因为一封信杭州全城捐了225万##小女孩攒下棒冰钱捐给西藏希望小学#等多个话题,登上了杭州和西藏的微博热搜榜,总阅读量超700万。通过“跨省联动+立体传播”模式,《西藏日报》头版同步刊发《跨越三十年的两封高原来信》,西藏日报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中国西藏网、西藏那曲新闻网等也转发相关报道,提升援藏报道在西藏当地的影响力,让浙江援藏事业为更多西藏人所知。
这是一场未完待续、跨越时空的接力。张亮表示,接下来,浙报集团还将报道全国办学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西藏初中学校——绍兴市西藏民族中学,浙江省首个民办教育资助开办的援藏班——诸暨天马中学援藏班,以及浙江省发改委、省委组织部、对口支援办等相关单位,充分展现援藏成效,展望未来援藏事业。
作者:黄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