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由中国编辑学会、浙江教育出版社、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与会人士认为,《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不仅是一本专业史书,还是一本编辑业务的百科书、资料书、教科书。该书是为编辑职业的历史“存根”,具有激励后进、引领行业、启迪未来的独特文化价值。
该书出版恰逢其时
《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由中国编辑学会组织本领域专家撰写,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主要探讨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百余年间,中国出版业“新式出版”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大背景下发生、发展并最终取代传统出版的过程及路径。该书展现涵盖近代报纸、期刊在内的“近代出版”的宽广视域,全方位、系统性地展现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历史风貌。
“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表示,希望学者、出版同仁挖掘、梳理好相关文献,在全球思想碰撞中把握好中国出版的贡献,从交流史的角度讲好编辑文化在近代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同时重视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给当代的启示,重视出版规律,及时更新完善,使该书成为真正具有世界影响的精品力作。
“《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的出版正当其时,对新时代出版业在新征程中如何以史为鉴、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马国仓表示,读《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可全面深入了解近代编辑出版的历史,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可深刻领悟编辑出版的功能、价值和作用,进一步增强职业自豪感;可真切感悟编辑出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传承弘扬职业精神;可以前辈大家名家为榜样为标杆,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可以史为鉴,汲取经验智慧,在新时代为文化强国建设作更大贡献。
作者代表、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范继忠表示,该书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出版研究的探路角色,为出版史拓展了新视角、新空间。
突出编辑工作中心地位
“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需要高素质编辑人才,也需要具有教育启示意义的出版物。”在中宣部出版局期刊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倪轶看来,《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突出了编辑工作这个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梳理了近代编辑群体的形成发展过程和重要贡献,从中能更好地认识把握编辑的重要使命和重要价值,以及当代应该传承弘扬的优秀的编辑出版传统,做好新时代的编辑出版工作。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岩表示,该书侧重于对编辑职业的形成、编辑机构的发展、编辑人物的凸现、编辑成果的梳理、编辑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探讨与研究,实为开启创新之作。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表示,《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可以在出版学科建设中为高校师生提供重要参考。
编辑出版《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让浙江教育出版社社长周俊收获颇丰。他表示,这本书不仅反映了近代编辑出版的发展思路,更能从中感悟编辑出版思想,有助于提升编辑出版理念与水平。
促进学术研讨与交流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对此表示,《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是编辑出版基础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主编、作者、出版社共同努力的结果。期待本书在今后的修订中继续完善和提升。
《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的出版用时12年之久。该书主编、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表示,学会不应只是这部著述外在的推动力量,而应该进入到选题和书稿内容之中,主导和引领高质量完成出版工作。为此,学会确定了由副会长兼秘书长、资深历史编辑乔还田担任副主编,负责书稿的统领、修改、整合、调整。胡国臣、孙文科、刘超美、陈丹等几位副会长均对书稿进行研读审查把关,体现了学会的学术追求与学术社团的性质。《中国社会科学》副主编李红岩表示,该书力图将视角聚焦于编辑,从编辑的牵连性出发,带动其他要素的叙述,颇有独家特色。
作者:尹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22年8月2日
下一篇: 首届全国出版学科共建工作会在京召开 |